找到相关内容33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社会关系的形式化,即使这种信赖和忠靠关系得到强化,从其它关系中独立出来,依其独特的旨趣重新规整社会关系。   因此,佛教信仰的真实内涵,实际上就是人佛关系的一种神圣建构,同时也能够在此人佛关系中反映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信仰和知识——单纯理性限制内的宗教的两个来源

    这些抽象化的力量出发,以最终有可能得到如下假设:就所有这些抽象和分离的力量而言(拔根,迁移、非物质化、形式化,普遍图式化,通讯,等等),“宗教”同时存在于反作用对立和竞相许诺的重新肯定之中。在那里,...经济的方法使围绕两种“逻辑”中的每一个的两种来源——如果可以的话,是说与西方人用拉丁文名之伪“宗教”的东西不同的两种“来源”——的公理形式化,那人们应该用什幺采取行动呢?让我们注意一下这两个来源的假定:...

    德里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3985628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可以在瞬间成为公众的共享。与此同时,信息表现为多元呈现、鱼龙混杂,而标准化、普遍性和形式化倾向越益鲜明,每个人都成为标准的制定者,每个人也随时被标准化。个体的作用力在加强,蝴蝶效应更加明显。对佛教来说,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从“相”到“象”

    成为客观独立的存在;同时它也是一种形式化感觉,所对应的是对象之形与色。单就视觉立论或以视觉经验为原型,对象就往往成为纯粹形式,或者说,成为没有内容的空架子。在此视野中的“物”就不是具有无限生机、拥有自体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1886377.html
  • 唐代寒山体的内涵、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

    其特征是非格律化,去形式化,主要表现是用仄韵和反对仗,至中晚唐格律诗歌写作走向成熟,而这种非格律诗的数量并无减少。这说明,在近体诗向成熟方向发展的过程中,即使是诗人队伍自身,也存在着以古拗代替整饰,以...

    罗时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991545.html
  • “吓唬”和“勾引”不是真正的佛

    今天讲的都是通过否定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来肯定佛教,否则真正的佛法很难更好的弘扬!   李国盛:洛桑活佛,我知道今天您公开说这些话需要怎样的勇气,您是真正发自内心想为佛学事业做出努力的!我向您表示深深的...

    西藏秦麦洛桑活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291555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获益匪浅。商人积累了财富,对政治产生了强烈要求。这些社会力量的形成,促使婆罗门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控制势力逐渐削弱。政治气候的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的变迁,无疑给自由思想和多元文化拓展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。过于形式化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

    比丘「求教诫」;去到那儿,他还不是跟你念一串具文?「求教诫」原是尼僧团新兴时代的现实需要,如今却越来越形式化了!不懂才要问,如果懂了,为什么要拘泥这种形式呢?   比丘尼僧团如今是更独立了,在这个情况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291832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与境界,走的是一条不同的本体论之路。它没有离开现实的存在(特别是人的存在),从而不同于难形式化的逻辑分析;但又与思辨的构造保持了一定的距离,从而避免了过多的本体承诺。   不过,以天人合一或内外两忘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
  •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

    一些积极的形式化改变,建设现代型的道场和宗教形象;可是,另一方面,社会对教界一直持有一种狭隘的保守主义态度,即希望教界应当与世俗社会保持矩离而不能为世俗社会所化。其结果就是,积极适应社会而尝试改革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2.html